作者:買買氏 攝影:金剛Ryan Lai

在羅亞爾河畔的一個小村莊裡,有棟和其他人都不一樣的小房子,一棟簡直可以被草食動物吃掉的房子。

小房子的牆壁是牛吃的牧草裹上粘土做成的,接合每塊粘土和牧草磚的,則是玉米發酵後的黏漿。四年半了,這般可口的房子竟沒被附近的牛羊吃掉,還安安穩穩地渡過數次風霜大雪。

小房子裡住著兩夫婦、兩男孩、和一隻以為自己是人的貓。就這五口,協同親朋好友,花了一年半的時間,蓋了他們心目中的家。

造訪這五口的時候,正值法國盛夏,太陽辣的讓人眼睛發痛,皮膚發刺,一走進這棟房子,卻仿佛進入地窖,一陣沁涼。

男主人Remi從親手打造的書架上搬了疊厚厚的書給我,說:「土牆能恆溫、冬暖夏涼的特性,不是什麼新發現,全球老祖宗幾千年前就在用了,瞧!中國福建的土樓、非洲馬利的清真寺、美國陶斯的印第安聚落、維吾爾族的民居......都是」,我頻頻點頭,也舉一反三地google出台灣的土角厝獻寶。

土房子唯一的缺點就是怕大水,Remi根據書上的指示把地基架高,屋頂加寬,倒也能順利地佇立在大雨裡。

聊著聊著,兩個男孩嘰嘰咂咂地拉著我的手,來到屋裡的一個小房間,

我仔細一看, 哎呀~這裡可是『金』庫!



木頭馬桶墊下,是個可抽取清潔的金屬桶,全家一日的黃金全保管在這兒,上頭鋪滿了木屑。

七歲的男孩用木碗舀了勺木屑,向我這個一句法語都不會說的阿姨比手畫腳:「如廁後倒上木屑就好,每天早上我會拿去森林裡埋,給大樹做肥料。」

很難想像,在往後的日子裡,除了另一個三歲男孩不小心尿到地板上,我竟發現這是一個毫無味道,甚至飄著木頭清香的廁所。

小房子的院子裡,有一株童話故事般的鮮紅櫻桃樹、各種好吃的生菜,還有排高高低低的水生植物,有些植物下鋪著有孔洞的火山石,他們是房子的淨水大師,廚房和浴室的水全排放到這裡,經過不同植物、三階段過濾, 就成了庭院植物的飲料。就這樣,小房子本身很可口,連房子的廢水都好喝。



乾旱的時候,這家五口也不擔心,因為小房子總共有兩個雨水搜集系統,搜集從天而降的禮物,未雨稠繆。

如果大地有感情,一定很喜歡這座房子吧。

我多希望自己也做一個大地喜愛之人,於是就此留下,和這五口之家學習打造另一棟環保建築。



每日早晨,我們都從美味健康的飲食開始。

Remi一家吃的是Biological生態農耕食物,買的是附近農夫耕種的蔬菜,有時也進森林採野果。 他們選擇這類食物的理由很大愛,不是怕自己生病,而是不希望大地生病。選擇不用農藥、減少運輸里程的食物,是他們覺得身為最大污染源的人類,能補償大地一點的方式。

早餐後,我們便開始蓋『廢物』房子。

我實在想不出其他更好地形容詞來敘述這棟房子,因為這些材料真的是Remi從附近工地的建築廢物中撿來的,其中最重要的原料來自挖地基所掏出來的泥土。建商開心有人幫他處理廢土,Remi則樂得有免費建材,一舉兩得。

自己蓋房子可一點都不浪漫,尤其在炙熱的太陽下,每個動作根本都在為中暑做準備。我想起了我那長年做工程的父親,原來他那又紅又燙的皮膚是這麼來的。父親一定沒想到,他那三十幾歲的女兒,直到法國幫別人蓋房子,才終於理解心疼自己父親的辛苦。



我們先篩土、過濾掉太大的石頭,再用盡全身力氣把把土、卵石、水,以及少量的水泥粉混勻,然後將它們倒入模板中打實。除了Remi手上那從二手市集買的改造壓土機外,我們全憑人力,平均兩小時才能做一塊30X180公分的牆身。加上每30分鐘,Remi的機器就會秀斗一次,機油噴得我滿頭滿臉,更悲慘的是,用來加壓的金屬機柱開始出現裂縫,Remi再焊了十幾次後,雖沒放棄,卻開始進入喃喃自語的狀態。

我們的工程以極緩慢的速度進行,整整一周,只做了半面牆,接著大雨來了,只能停工數日,等待下次的豔陽。

說不累是騙人的,但我很享受這樣的感覺。

每日辛勤的勞動身體、專注堅持的把一件事做到最好、跟著天地運行作息、盡情享受剛從大地完熟的自然飲食、做個為環境負責的地球人......

多麼簡單,卻又多麼珍貴的生活。

Remi正興高采烈地說著這棟房子完成後可以多省電多節能,我很沒禮貌地出了神,因為我在想:如果世界上多一點這種人,多好。




感謝飛達旅遊GoByTrain以不干涉寫作內容為前提、全力支持"世界就是一所學校"系列文章,鼓勵青年看世界看台灣。
Next
較新的文章
Previous
This is the last post.
© 買買氏版權所有。尊重智慧財產權,是個人與國家走向文明、進步的表現. 技術提供: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