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買買氏 攝影:金剛Ryan Lai

在倫敦居遊的某日,我散步在北區一條步道上,累了,想找個公園歇息,於是問了一位正在遛狗的男士:「嗨~請問公園在哪裡?」

紳士想了很久,問我:「請問您對公園的定義是什麼?」

我說:「可以野餐、看書、曬太陽、休息的地方。」

紳士笑了笑:「這樣的話,您腳下這片綠地就是了,或是您轉身10公尺往左手和右手邊望,也都 是。」

我突然驚覺,這邊的綠地實在太多了,竟無所不在到難以界定什麼是公園。

一位在英國住了8年的朋友告訴我:「小時候在台灣,看到空地的第一個想法就是「真可惜」,怎麼不蓋房子?後來到英國後,才覺得自己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」

有土斯有財的確是華人根深蒂固的觀念;有土地沒蓋棟房子, 好像成了一種浪費和奢侈。

現在,她選擇居住在英國的原因,卻是因這裡的空地沒被房子塞滿,到處都是公園。

她住的社區,有二分之一以上都是公共綠地,如果在台灣,應該會有人覺得這個建商瘋了,豪宅都不見得有這麼寬廣的綠色空間。而整個大倫敦區竟高達63% 的面積是綠地、花園和自然棲地。



我時常坐在這些綠地觀察人們。

上班族會在休息時間慢跑、野餐、曬太陽;媽媽們可以安心地坐在樹蔭下和孩子玩耍;青少年揮汗踢足球消耗過剩的精力;且綠地很多很近,老年人可放心愜意地外出散步,不再只能鬱鬱寡歡地呆坐家中。

綠地就像大家的另一個母親,照顧所有人的身心,療癒整座城市。

而談到綠地,就不能不提樹木,它們是綠地的靈魂。樹木和和居民的關係,各地也大不相同。

以城市綠化首屈一指的雪梨來說,公有和私人土地上的樹木都是被記錄的,任何人想要修剪、移植或砍伐,都得先向政府申請,只有外來種和少數樹種例外。如果非法砍樹,最高罰金是110萬澳幣。

人們守護樹,樹也因此守護著人們,你可明顯感受到這裡沒有一般大都市的窒息悶熱,有時反而比城市外涼爽。根據雪梨市政府公佈的數據,每增加25%的樹蔭覆蓋面積,就能將夏季溫度降低3~6%,除了增加居住舒適度,綠蔭也可減少25%的空調耗電量,雪梨市同時計劃在這20年內,將樹木和植被覆蓋率提升到50%。

因為到處都有樹,我以為在百科全書或郊外才能看見的鳥抬頭即是,可愛的大頭鳥KOOKABURRA、美豔的彩虹鸚鵡Rainbow Lorikeets,都是孩子的活教材。反觀台灣,竟不時有腰斬大樹的新聞,實在讓人不解與惋惜。

厄瓜多的第三大城CUENCA也是個綠化指數很高的城市,市中心有條樹林綠帶,沿著極為清澈的Tomebamba河貫穿城市。河堤非過時的水泥工法,而是適合生態棲息及排水的石頭和草地,你可以看見有人在樹下寫生、孩子們在「市中心釣魚」,如果不是有公車突然從溪旁駛過,真的會忘記自己站在一座城市裡。

我曾在林口租屋一段時間,某日登上頂樓,赫然發現原來樓下的鐵皮圍籬裡,竟然是一塊不亞於大安森林公園的綠地,可惜,早被開發商買下,想必不是拿來做公園的,都市之肺又將變成水泥叢林。

在台北市中心租屋時,看見「台北好好看計劃」好不容易讓台北市多了幾處小綠地,可惜大部份的案例只是為了容積獎勵,敷衍地造了些很難親近的小公園,幾個月後又成了高樓大廈了。

曾聽聞一段很有趣的對話,一個正準備從海外搬回台灣的友人表示:「回台灣後,我想搬去比較有綠地的地方。」另一位朋友竟很認真的回答:「你是要搬去深山嗎?」

聽來好笑,但反應了台灣都市與綠地遙遠的關係,我們想要近距離擁抱大片綠地,還真的得去鄉村或山上,要不然就是得買幢景觀別墅,一般民眾想擁有都市的便利和自然的綠意,宛如魚與熊掌無法兼得。

何時在臺灣這片可愛的土地上,也能轉角就是綠地?何時不需再苦苦尋覓問「公園在哪裡?」




本文全文刊登於Yahoo!奇摩Yong觀點專欄


© 買買氏版權所有。尊重智慧財產權,是個人與國家走向文明、進步的表現. 技術提供:Blogger.